Search

#最美的距離

本週溫骯自己一個人放暑休回大阪去了。身為一個假很少根本不用肖想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最美的距離

本週溫骯自己一個人放暑休回大阪去了。身為一個假很少根本不用肖想暑休的人,連續兩年都沒辦法跟著回去(不過年末年始有回去啦,前陣子公婆也有來東京看看新家,所以也不是真的那麼久沒見),其實有一丁點不好意思,但完全不擔心是否媳婦失格,反而覺得讓公婆享受一下跟兒子單獨相處的時間也未嘗不好,真的也是看得很開哈哈哈😝

偶爾會被問到日本的婆媳關係是不是真的像日劇演得那麼恐怖,連我自己的爸媽也貌似十分擔心「嫁去別的國家」會不會有很多適應上的問題。但其實,不管在台灣或在日本或任何其他國家,結婚以後都一樣需要面對跟對方原生家庭相處的課題,何況處不處得來其實跟每個家庭的狀況和彼此的性格比較有關呀。

我覺得自己算是幸運的,首先大阪東京物理上離得很遠,一年頂多就見幾次面,沒有太近的一起生活也就不容易互相干涉,幾乎沒感受過什麼壓力。再來我覺得最幸運的大概就是,公婆對兒子媳婦抱持的心理距離感,跟我自己覺得舒服的距離是一致的。

我記得還在交往的時候第一次到大阪拜訪,發現婆婆稱呼溫骯的方式是名字+さん,覺得很意外,當下以為是因為有我這個外人在場所以這樣稱呼。但後來私下問溫骯,他說,沒有耶,從大概他國中還高中的時候開始媽媽就一直是這樣叫他跟他哥的,理由是,因為已經是對等的大人了。

我那時候非常受到衝擊,但也很感動。乍聽見外的稱呼,卻體現了公婆的教育方式跟價值觀,不僅從小就把他們當成獨立的個體對待,更堅持即使親如自己兒子,也應該要保持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尊重跟適度的距離感。

雖然多了媳婦加入,但這樣的距離感在兒子結婚以後也沒有改變,公婆對我們非常親切但依然不失剛剛好的客氣,對初來乍到的我而言情感負擔很輕,反而讓一直都怕生也不擅處理家庭關係的我放鬆下來。

台灣人比較講情份,一講到結婚最後好像總是要搬出那句,「以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」,追求一種把婆婆當媽媽/媳婦當女兒(依此類推)的最高境界。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,或許有人會不習慣像溫骯家這種乾爽不沾(哈哈我覺得日文說ドライ真的很傳神)的親子/婆媳關係,會覺得沒有被當成家人看待而落寞,畢竟我們的社會習慣並尊崇的是非常溼黏緊密的家族關係。

這真的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或好與不好,頂多就是合與不合。能夠一拍即合?不謀而合?是我的幸運,有時候看到婚姻版很多糾結跟婆家關係的人,也會想說,其實真的不用勉強要成為一家人,或者該說,即使成為家人,也不代表不可以保持距離。有時候,適度的距離說不定才是拉近彼此、走得長遠的關鍵💕


Tags:

About author
大學念日文系,開始工作以來一直都在跟日本人打交道,因緣際會跟一個日本人結了婚。 雖然在東京生活,但依然跟住在台北的時候一樣不太分得清東西南北,所幸路痴症頭拜智慧型手機的各式地圖APP所賜有減緩趨勢。 不太知道東京哪裡好吃好看好玩好買,不過在周遭都是日本人的夾縫中求生存的技能倒是學會了一些。 來過無數次,但真正開始生活以後還是有新體會。無法從觀光角度介紹東京,但或許可以開啟讀懂日本人神秘內心世界的小門(?) 每天一點,時間與細節堆疊出我的,東京小日子。
外籍新娘在日生活實錄與碎唸。 過去是日商OL。2015年春天搬到東京,當了一年多主婦實習生後義無反顧(?)跳入傳說中很恐怖的日本職場。正在親身實驗傳說的可信度有多高。
View all posts